2016考研风险指导:三原因定成败

点击数:534 | 发布时间:2025-01-24 | 来源:www.tapunder.com

    考研与高考考试不同,高中时大部分考生没选择学校或专业方向的经验,对于每个学校和学科的信息也所知甚少,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类似封建社会时期的“婚嫁迎娶”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考研是大家的首次自主选择。选择的机会是给大家了,但怎么样看待它,并合理的利用机会则是大家要慎重考虑的。正如自主恋爱,在给你自由享受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各种风险和重压。因此大家也要有舍弃其他选择可能的魄力与承担未知风险的勇气。

    审视自我,找到坚持的原因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莎士比亚书中忧郁的哈姆雷特王子在抉择前反复的追问。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大三的下学期是开始内省的时期。除去可能推免或者立志出国的同学,大部分人如当时的我一样,面临两条路:上或者下。“上”是考研、继续念书,“下”则是开始踏入社会,参加工作。这两条路本无优劣高下之分,但有句话说“合适我们的才是好的”。所以在面临选择时,大家第一要问的,即是“考还是不考?”

    在市场推广学中,企业在做策略决策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一个模型:“SWOT”,即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前两者是对自己情况的准确判断,后两者则是对外面状况的明确认识。具体到考研决策方面,大家第一要对我们的状况作一个判断,问自己三个问题:我需要要考研吗?我为何要考研?我合适考研吗?这个自我追问的过程有时是痛苦的,但假如大家想提升自己生活选择的水平,和对将来预期的话,这种追问又是需要的。

    在选择考研和就业方面,大伙想法不1、有的同学期望考一个自己喜好的专业有的同学期望考进一个自己心仪的学校有的同学则觉得其所学专业实践性较强,期望尽快投身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喜欢学术研究,期望可以过读研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健全思维体系,更好地理解把握问题……考研或者就业的原因有非常多种,但要紧的是要找到能说服自己选择并可以坚定自己选择的原因。

    准确剖析自己状况应该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有明确的认识。有同学说:“我家人期望我考研”,或者“我不喜欢就业,感觉自己仿佛做不了什么东西,而且也找不到认可的工作”。这类都缺少内在的选择动力,当然,这并非说在这种外在重压下考研势必会失败,但在没内在动力的状况下,考研的过程是消极被动甚至可能是痛苦的,考研的成功带不来自己的喜悦,考研的失败则会让自己愈加痛苦。

    对自己能力也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如有人不喜欢或者害怕考试,有人会有强烈的考研决心,在考试时会适度开心有人可以长期内从事枯燥的工作学习,有人则没办法集中精力念书。这类都大概对考试有影响。想要知道这类,可以咨询周围的同学、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在综合各方建议的状况下,给自己以中立的评价或者优势和弊端的对照。以我为例:在读大学期间,我的学习成绩是班级18名,是中间阶层。但客观来讲,我有文科思维,平常涉猎广泛虽对所学专业广告学有肯定兴趣,但没这方面的天分本校的广告学科实力虽有,但影响力较弱,即便就业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自己一直以来都为高考考试的结果遗憾,也期望可以有所改变而且,我对经济学甚有兴趣,所以也想换个专业换个思维角度……综合考虑多种原因,我坚定了考研的信念。在选择研究方向方面,考虑到自己数学水平的限制,因此需要在新闻学与经济学之间找到非常不错的平衡点,由此传媒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与新闻学的交叉学科映入视线。

    而发现不少人的失败在于没认清我们的兴趣,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没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以至于对自己期望过高,在复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现实的挫折感,影响复习的效率。因此,对自我客观剖析后作出的考研决定能使大家积极投身备考复习,即便在遇见短暂的心理动摇和挫折,也能飞速调整,奋力向我们的目的迈进。

    评估考研机会和风险

    对外面原因进行有效的评估则包含:剖析自己可能遇见的机会与需要面对的风险。以考研规模来讲,2006年全国家公务员考试研人数和2007年人数相当,都在127万左右,但角逐强度明显 不同。由于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推行加强各重点院校保送指标的政策,保送生占去更多的统考录起名字额,因此,事实上2007年考研总体录取比率会有所降低。但每个院校具体政策与录取计划不同,也会有所差别。在评估外面原因时,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1、考研总体趋势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录取人数虽然增幅相对较慢,但也呈现上涨趋势。北京、江苏、湖北等高校为考研重点考试报名对象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角逐激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北京几所著名高校角逐尤为惨烈。风险经济学觉得:高风险预示着高收益的可能性,因此在你期望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也要有勇气同意风险的出现。对于一些期望获得硕士学历,但对学校和地方需要不高的考生,为避免风险,可考虑避开角逐焦点或集中地区,选择西部区域,如西安交通大学或者西北工业大学,这类学校的部分学科水平丝毫高于中东部区域高校或选择普通院校的强势专业。此时,对于各高校实力与学科实力的比较剖析便看上去非常重要。

    2、考试报名方向

    具体说来,考研的方向主要分以下四类:本校本专业、本校外专业、外校本专业、外校外专业。困难程度在正常状态下依次上升,但也会因人而异。我认识的一些朋友,由于是考本校本专业的,复习时就有自我放松的倾向,以致后未达到分数线,即便有本校的有利资源,也没办法用。相反,有位同学在大学期间就立志改学经济学,除去选修经济学双学位外,自学大学习数学,后如愿考上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院。

    通常来讲,考本校本专业仅需集中精力备考初试,面试则相对容易,这类都是 “潜规则”,但若优势使用方法不对,则可能变成劣势。在投考外校本专业时,虽然大体常识结构相同,但各校专业风格与研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这类都是备考者要小心研究关注的。投考本校他专业,困难程度比外校本专业略高,但有非常不错的接近性优势,可以与老师交流,便于获得信息资源。难的即是外校外专业,但对于困难程度的?心理加强了考生的筹备力度与性,因此,若备考得当,同样会“绝处逢生”,化险为夷的。无论是何种状况,都要明确两点:“兴趣是好的老师”“坚持是成功的开始。”

    3、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

    在资讯年代,个人努力非常重要,但同样不可以忽视对于信息的获知。有时,“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别就是是不是了解有关信息。我的一位本专业师兄曾对我说有人到目前还在向他询问前些年的考研专业参考书问题,事实上,参考书早已更新。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大家需要尽量知道有用资讯:如自己所考专业的角逐程度,与所考专业的学科实力与师资力量、导师偏好与专长等。这类都能够帮助备考方向的明确。以人大新闻学院为例,在2006年扩招40名奥运方向研究生,如此若考试报名新闻学、传播学或传媒经济学方向未被录取,仍会有机会被改录到奥运专业,因此相比往年就减少了角逐强度。除此之外,传媒经济学的录取比率为5%多一点,而新闻和传播则为10%,据靠谱消息称,2007年传媒经济专业招考人数会有所增加,由于师资力量的增强,会比原来增加一倍。若备考时没这类内部综合消息,则非常或许会增加决策的风险。求稳会损失收益的大化,求险则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如此,才能提升自己决策的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在选择考研方向时,要考虑到是不是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与各方建议,终过自己的剖析,做出效益优化的决定。

    考研的过程是对耐力与实力的综合考验,但之前的选择是对你的个人理性与决策力的审察,虽然短期内不会看出策略的高下之分,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只有对策略进行小心审视,才能达到理想的收益。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